2023年8月17日上午,我院暑期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团小分队来到四川省眉山市永丰村参观学习。
永丰村坐落在京昆高速旁,原为镇江县第五保,1950年8月才拥有“永丰”之名。自此,这个幽静村落便和粮食耕种结下了不解之缘。2009年,永丰村率先开始高标准农田建设,2015年在全省率先实现“耕、种、播、收”全程机械化生产,成为了全省标准化程度最高的高标准农田示范样板之一。来到这里,师生们在当地解说员张艺锋的带领下,深入田间地头,沿循着总书记的足迹,一览“天府粮仓”的建设图景,感受四川乡村的蜕变与振兴。
步入村落,首先映入师生们眼帘的便是一望无垠的高标准稻田。稻田里成片的稻谷郁郁葱葱,株株水稻秆茎挺拔,在田间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摆动。本地解说员张艺锋介绍,如今的永丰村已经建成1500亩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这些水稻品质优异,即使遭遇了去年罕见的高温高旱天气,却仍然实现了高产。在解说员的引导下,师生们纷纷弯下腰仔细端详,只见翠绿的稻苗上缀着一颗颗正在灌浆的谷粒,这些籽粒色泽金黄、个大饱满,簇拥一起,静待着不久后的丰收。张艺锋告诉师生们,这样的好收成离不开全村在“高标准农田”上下的“狠功夫”。据了解,为了建设真正的高标准农田,永丰村不仅持续推进与落实土地流转与集中工作,还摸索出了“稻—菜”“稻—鸭”“稻—虾”等生态高效的种植模式,最大限度提升土地的利用率。此外大家还主动啃起了技术这块“硬骨头”,在当地政府与科研院校的帮助下运用机械作业,提升种植技能,推动成果转化。大家齐心协力的革新与探索,换来了技术红利的有效释放,在如今的永丰村,大到优质水稻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小到田间随处可见的蚊虫诱捕与灌溉装置,都满含着村民们技术兴产的信心与巧思。
我院师生团队探访永丰村高标准稻田
沿着田间小道向前,一块静静伫立的石碑进入师生视野。这块石碑形似大米,碑面书写着十五个鲜红遒劲的大字——“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这是去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永丰村时留下的殷切嘱托,也是永丰村牢记在心头的使命。张艺锋进一步介绍,为了谨记总书记的嘱托与厚望,大家特地把石碑修筑为4.6米高,寓意四季顺和与永远丰收。石碑前,师生们纷纷驻足,迎着稻香扑鼻的清风,凝望碑上“嘱托”,用心领会总书记关于“严守耕地红线 抓紧抓牢粮食生产”重要指示。
我院师生团队在石碑前合影留念
走出稻田,师生们走进了在村头静立的现代化小楼——“丰收里”。这里原为村委会旧址,经过改建兴造,成为永丰村集集体经济发展与为农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在这里,供销服务社、邮局、书吧等各式服务设施应有尽有。走进供销服务社,师生们被货架上整整齐齐的稻米产品吸引住了目光。据了解,这些形式丰富、包装精美的稻米产品正是永丰村的特色原创——“东坡永丰”大米。张艺锋回忆说,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永丰村时,曾特意称赞过永丰大米的优良品质与独特清香,随后注册的“东坡永丰”品牌,即是大家拓展本土特色产业、带动家乡经济发展的实际举措,更是对总书记厚爱的真诚感念与回应。此后一个多小时里,师生们穿梭在“丰收里”中,参观着一份份特色农产品、一件件创意文创,借此感受永丰村的区域经济发展,体验村民们与日俱增的幸福感。此次特别受邀随行的新华社四川分社经济采访部主任、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新闻学2006级硕士校友陈健曾到永丰村采访调研过8次,对此他感触颇深。他和师生们分享了自己多次采写的见闻与体会:“每次来到永丰村,都能感受到这里的变化。村里粮食的生产越抓越好,乡亲们的收入也越来越高,大家振兴家乡的信心更是越来越足。”身为土生土长的“村里人”,解说员张艺锋清晰地见证着这些变化,最令他骄傲的是家乡不断增长的“知名度”,他说,自己最多每天需要接待四个考察团队,全国各地能关注永丰村的发展,这让乡亲们非常激动。
此行中,师生们还特地参访了位于“丰收里”三楼的“村史馆”。这里不仅馆藏着当地珍贵的档案与史料,更清晰记录和描摹了永丰村从蜀地小村成长为“天府粮仓”的悠悠足迹。稻种、广播稿件、粮票、合同书…… 师生们逐一观览着这些珍贵的馆藏,透过荏苒的时光重访中国水稻种植的悠久传统,寻觅永丰村蜕变与腾飞的传奇故事与鲜活经验。
我院师生团队参观永丰村村史馆
我院副院长操慧教授、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银浩老师代表学院向永丰村赠送图书
跟随总书记的足迹,师生们接续走访了村内的荷花池与卫生站。荷花池里,朵朵菡萏向阳绽开,配合池下精妙设计的污水处理系统,向大家描绘出永丰村焕然一新的生活面貌与生态慧思。卫生站内,张艺锋声情并茂地为师生们讲述了当日总书记考察永丰村的情景,他回忆道,总书记十分关心群众的健康,特意询问了当地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疾病的医药价格,还叮嘱当地村干部:“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总书记的关怀与指示感染着在场师生,大家自发上前,仔细参观着卫生站内的一景一物,感受农村医疗的实际进步,用心领会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体悟四川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本地解说员张艺锋在永丰村卫生站内为师生讲解
从田间到荷塘边,学院师生一行的学习意犹未尽,临近中午,我院师生团队与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在其建立的“科技小院”举行了交流座谈会。自2022年开始,越来越多的高校与科研院所投身“天府粮仓”建设,通过农业科技推广与技术培训助力当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正是其中之一,座谈会所处的科技小院正是期间产学研共同孵化的代表性成果,不但实现了专业师生与农村一线的“零距离”,更为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提供了有效平台。座谈会上,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文化系主任余莲君教授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陪同我们走访农田的该校农业技术系农业教研室主任魏文武教授向在场师生重点介绍了“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的具体实践。作为眉山市水稻“一优两高”专家组副组长,魏教授已经在永丰村的数千亩稻田里探索了十余年,在攻坚技术难关的同时,他也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他告诉在场师生,永丰村传统的人力手工模式已经被全程机械化作业取代,种植户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据团队测算,永丰村试验田的最高亩产已达950公斤,这意味着永丰村水稻生产水平正在迈往新台阶,也让大家看到了新时代打造“天府粮仓”的可喜进展与远大前景。结合现实来看,为实现这个目标,永丰村还需在产品开发、订单收购等“后端”环节发力,形成完整而规范的产业链,这有赖未来更多元、深层的高校协力互动与专业探索赋能。
双方还就产学研互动、文创人才培养、乡村振兴与区域文化传播等展开了对话,并表示将进一步加强相关互学交流与合作。
我院与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交流座谈会现场
【师生感想】
银浩 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我有幸走进永丰村,感受永丰村的“新”风。高标准农田、平整的秧苗、一排排整洁的房屋,经过硬化的柏油马路,道路两旁笔挺的青衫,颠覆了我对乡村的传统印象。通过实地调研,让我对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有了更深刻的感悟。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粮食是中国人民的头等大事。永丰村依靠现代农业科技,孕育的高标准农田,是承载14亿中国人的粮食基石,开拓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增收的大道。多种粮、种好粮,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正是永丰村给予我们的信心和鼓舞。
郑格 院团总支研究生会书记
作为一个北方人,第一次这样近距离认识水稻,观察稻田。疾驰的公路和高铁道路,把稻田规整地画在这方土地。孜孜生长的稻苗,正迎着时代新风,奔向天空和未来。水稻基地深处有田田荷叶,袅袅炊烟,这里不仅是天府之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更是美丽乡村,和谐社区的典范。村史馆里陈列着牛犁、石磨和独轮推车等传统农耕工具,那一张张粮票也静静诉说着前辈们在此耕耘的故事。如今,在这希望的田野上,有惠民政策、科学技术作保障,有我们的团结努力为驱动,我们必当坚定一个信念:不忘初心,脚踏实地,汗水耕耘,硕果可期。
郑秋 2022级新闻学博士研究生
眼见为实——永丰村,广袤的稻田里满是希望的绿色,每一寸耕地都在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建设下成为丰收的沃土;永丰村供销合作社里各类特色产品擦亮了“乡村招牌”,为农村产业发展打开了产品销路;永丰村村史馆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活教材”,蕴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巧思;永丰村卫生站医疗卫生服务完善,为保障好广大农民群众基本医疗筑牢了“第一道防线”…此次参观是一次生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党员教育“示范课”。我看到,在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下,永丰村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乡村美、产业兴、村民富。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和博士生,站在水清稻香、白墙黛瓦的美丽乡村中,我更加鼓足了敢想敢干的拼搏劲头。未来,我们应把文章写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用思想之光照亮奋进之路,以奋进实践展现青年贡献社会之力。
伍诗涵 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铭记总书记的嘱托。走在永丰村的稻田里,稻香与微风扑面而来,美丽景色之外更吸引人的是丰收的期待。正如“永丰村”其名,“永远丰收”体现了劳动者的辛勤耕耘和对美好明天的憧憬。这份憧憬由一份份深谋远虑的政策守护,由一项项科技赋能的农业技术成果护航。作为大学生,此行是参访,是见证,更是领悟,我更加明确了锤炼本领、不忘人民初心,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使命担当。
薛雨欣 2021级新闻学专业本科生
本次社会实践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永丰村的村史展览馆。通过了解永丰村的发展变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时代的伟大变迁;在讲解中,我们好似穿越农业现代化的时光隧道,不仅学习了水稻种植技术、种植管理流程,还亲身感受到了农业科技的进步。永丰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其成果,让我们领略了乡村振兴中的创举与才智,我们为此而倍感振奋、深受激励。
林煜欣 2022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在这次主题教育社会实践调研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永丰村的水稻试验田和供销合作社。走在田间小路上,身边尽是碧绿的稻谷,清风一吹,稻浪连连,眼前呈现的是一幅新时代下的“美丽乡村”盛景。依托政策支持与推进科技应用,永丰村实现了水稻“耕、种、播、收”的全程机械化生产。在此过程中,种粮大户与村民们的辛勤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永丰村不愧为“天府粮仓”示范区核心样板区。行走在这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我切实感受到了科技赋能的力量,由衷为永丰村的发展点赞,为农业现代化的美好明天祝福。
【背景链接】
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时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在新的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人民日报,2022年6月10日头版头条)
版面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images/2022-06/10/01/rmrb2022061001.pdf
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时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在新的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四川日报,2022年6月10日头版头条)
版面链接:https://epaper.scdaily.cn/scrb/20220610/page_01.jpg
总书记抓起了一把米——习近平总书记在眉山市永丰村考察回访记(四川日报,2022年6月10日第七版要闻)
版面链接:https://epaper.scdaily.cn/scrb/20220610/page_07.jpg
当村医24年 见证基层医疗条件巨变(四川日报,2022年6月10日第七版要闻)
版面链接:https://epaper.scdaily.cn/scrb/20220610/page_07.jpg
文|张诗萌
图|郑秋、彭可诣
责编|操 慧
审核 | 银浩